7.29.2011

【台灣好!為甚麼好?】


一位澳洲朋友說;「我以為法國人是最驕傲的族群了,可是你們台灣人更驕傲,甚麼都說台灣最好」

我大笑,原來我們的傲慢可以勝過法國人。


我回到台灣的第一個感覺是,為甚麼有些台灣人這麼沒有禮貌,為甚麼車子亂開行人亂走。然後我才發現,當我處在異國就會不斷的宣揚台灣的好,可是住在台灣的時候,自己愛批評的不得了,不是討厭或鄙視,但是你不覺得,如果我們真心在意這塊土地,就不能因此滿足,而是希望他要更好嗎?

所以唸教育的時候我會批評政策和大眾的觀念,看新聞的時候批評時事和社會,災害發生的時候批評環境保育,看台灣vogue的時候批評時尚編輯的眼光,逛uniqlo的時候批評buyer到底在想甚麼,然後一堆關於設計美學的雜誌氾濫到不行,為甚麼我們的公共藝術還是這麼醜,為甚麼大家還是這麼愛選舉,為甚麼電視節目還是這麼難看。很多事情都有兩面,美麗和醜陋是並存的,可是我們不能只被耀眼的美麗所迷惑,而是應該張開眼睛面對那醜陋。

我跟外國朋友說,你們一定要來台灣,因為台灣要甚麼有甚麼,大海或高山,都市或鄉鎮,小島之外還有小小島,便宜的美食更是不用說。然後很多朋友都熱情的介紹台灣,歡迎和期待我們的外國朋友來玩。這些國民外交都沒有錯,但同時我們真正需要的,是大眾都有這樣的共識來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,而非只是少數的人,我們都該試著從自己的生活做起,甚至只是盡好自己工作的本分,比如說,昨天去的一家知名牛排店的服務生,有禮的專業服務讓人很欣賞,可是在國際機場裡的車票販售員卻粗魯的讓人不快,觀光客來先看見的是甚麼?還有機場更新早在10年前就該做了,現在才終於緩緩的進行中。

顧好了門面然後再豐厚我們的本質,否則形象廣告拍的再美都沒有用,有時候覺得觀光不是「推」動的,你不能瞬間把城市變漂亮,也不能強拉別人來台灣。觀光事業是從各個層面培養醞釀出來的。

所以應該從「人」做起!

為甚麼我們在國外的時候就更體會到台灣的好?因為不得不去比較,沒有比較就沒有進步。年輕人就更應該出國走走,世界太大了,埋怨或安逸的存活在這個小島都是可惜的,不是關起門來自己覺得一切都很好就好,而是你瀏覽個世界各國一遭,才會發現「原來人家這樣做,而我們可以怎麼做」。又或是,「他們怎麼會這樣,台灣好得多了」。你才會知道自己的優劣勢,不只是認清台灣與世界的不同,甚至你可以認清自己的不同。甚至破除了所謂的刻板印象,不是西方人就一定怎樣,而東方人又是怎樣,只要是人都是不一樣的。我們認為法國人優雅,可是他們說他們永遠都在吵架,激近地爭論各種議題;我們推崇北歐的教育,瑞典人卻說他們的教育制度遭透了;幼教界大談福祿貝爾,德國的一個老師說「我知道他,但是他為甚麼有名,他很重要嗎」﹔很多台灣背包客渴望留在澳洲,澳洲人卻說這個國家爛死了。旅行不是吃喝玩樂而已,你會發現無形之中你正透過各種角度真實的認識這個世界。而批評並非無理地謾罵或是無來由的抱怨,是看清事情的現狀,分析各個層面,思考怎麼做會更好。有時候會覺得我們不需要國際間的認可來評定我們是個怎樣的國家,加入聯合國阿、或是取得國際的獎項阿,這都是其次,而是我們從文化、教育、政治、經濟等各個層面足以自己去證明自己的軟實力。

你做到了,別人就會看到了。

那個澳洲朋友又說,「為甚麼台灣這樣一個小的國家,可以拿到歐盟的免簽?why Taiwan?」然後我將整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的蓬勃歷史講了一遍,再說到台灣人在各國旅遊的信譽良好,外交部的努力等等等等。但是回頭來說,大家必須認清的是,今天就算外交部在怎麼努力,如果大部分的台灣人在各國間的非法滯留或非法入境比例過高,我們有辦法拿到免簽嗎?就像為甚麼中國就算現在財大氣粗,好像美國都要怕他三分,但是澳洲仍然沒有開放WHV給他們,台灣卻可以有兩年。

我們常常期望政府為人民做些甚麼,卻忘了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很驚人。

就好像在澳洲working holiday的論壇上,大家總不忘了互相提醒台灣人的形象,工作上要努力,不要任意辭職,不要做非法的事情,接著我們會看到某些徵人的消息說著「老闆喜歡用台灣人,歡迎大家去應徵」。儘管只是很小的部分,可是這幾年下來,不論是留學生或是背包客,大家經營出的台灣形象遠比政府做的多,甚至走的還要遠。很多歐美的人認識台灣,是因為結交了台灣的朋友,進而好奇,進而想來旅行。

這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影響力。

今天你認真經營你自己,明天所延續出的就是另一個更好的台灣。

所以我們為甚麼要得過且過,那是浪費的,不是說要有多大的野心,我必須很老套的說引用這句話,孫中山先生說的「要立志做大事,不要立志做大官」。提到這句話好像很可笑,可是我一直認為他說的很好,甚至我會覺得,做好每一件小事,累積起來不就成了大事了嗎?而小事每個人都做得到。站在誠品看書、閱讀國際新聞、瀏覽各種類型的網站或部落格,飲食、旅遊、時事、藝術、音樂、電影,充實自己,不是非得有錢出國才可以環遊世界,善用我們的感官去吸收和體驗,參考別人的觀點、內化成自己的論點。

多思考,你才有囉唆的權利。

我的堂弟用他大學打工存的錢,去了東歐,某年又去了趟阿拉斯加﹔我那20歲的朋友,用僅剩的少少的存款,撘便車、睡人家的沙發加上打黑工,玩遍歐洲至今還存活著﹔高中時代的朋友終於下定決心辭去四年穩定的工作,要在30歳前做些不同的事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去豐富自己的人生,出發點可能只是為了自己,但是到頭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去很驚人,更驚人的是我們的意志力,會是促使你去完成某件事情的動力,你不去思考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這樣做,人生是有彈性的,每個人都充滿可能性,當你覺得別人怎麼這麼勇敢的同時,就表示你知道甚麼叫做「勇敢」,只是需要去實踐你心中的念頭,然後不要讓自己後悔。

不用羨幕別人的經歷,也不需要羨幕別的國家。
而是去創造你自己想要的人生,還有看見台灣的美好。

台灣為甚麼好,除了大自然給予我們,跳脫那些高官和企業大老闆,更重要的是居住在這裡的每一個人。

我們或許只是無名小卒,可是我們卻可以很厲害。

接著,我們就可以盡情地為自己感到驕傲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